【声明】以下内容是由阿里云语音识别技术生成 ,仅供参考!
时刻 | 【节目内容】 |
0:0 | |
0:12 | 广西广播电视台。 |
0:16 | 综合广播。 |
0:32 | 匠心不只是一种态度,也是我们学会坚持不懈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
0:40 | 广西工匠系列为您讲述每一颗匠心背后的专注。 |
0:46 | 与执着。 |
0:51 | 在生活中,他温和有礼,笑脸迎人。在工作中,他敢想敢干,立德经济。他始终秉持着拓荒牛的精神,不断推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的突破和项目的延伸,形成一套套标准化的流程,完成一个个技术上的创新,打破一个又一个技术壁垒。它就是广西交科集团b i m 技术中心副主任,信息模型师吴国强。请听广西台记者范范通讯员丁爱民分皱眉的报道,建筑信息模型也被称为beam,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beam 技术以及可视化、模拟性、协调性和优化性的特点,为项目建设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
1:46 | 作为广西交科集团勘察设计事业部大桥设计院副院长、beam 技术中心副主任吴国强长期从事工程信息化数字化beam 技术研究工作,带领团队在公路工程等多个建设领域工程实践中开展bm 技术的创新研发及推广应用建筑、交通、环保、水务。包括我们的数字城市,我们基本都在应用。 |
2:11 | 它主要的作用其实就是数字孪生,目的就是把现实的生活进行用数字化、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用数字化的事件来管理我们现实的事件。二零一九年四月,吴国强收到了一项任务,业主希望借助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及信息化手段,在南宁市新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中实现数字化建设南宁市新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p p p 项目新圩江项目作为南宁市重点关注的民生工程,是参量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广西金字招牌的重点项目。继续将工程限定十月份必须通水。当时这个项目是广西第一个全流域治理引入beam 技术的项目,在国内也很少见。吴国强深知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压力很大。他带领团队实地考察的时候,发现污水处理厂的设备管线特别多,管线交织碰撞,意味着后续的施工难度和成本都会增加。 |
3:10 | 工期也会延长,让密密麻麻的管线在有限的空间里各行其道。是吴国强和团队必须攻克的问题。半埋式的污水处理厂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用地很紧张,他对管线的布置要求比较高,而且这污水处理是比较庞大,因为他管线和设备比较多。当时业主就想用电影技术来排查管线的碰撞问题和交织的问题。当时是我们是用了十五天做了四个板模型反馈给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的优化。当时是工期是节省了一个月,其需将项目并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管网交织容易碰撞的问题。从根本上为业主解决了行业流程的痛点和难点,极大提升管理效率,开创了beam 技术与环保水务业务深度融合的先例。从公路工程到环保水务,再到景观工程并技术的应用,吴国强带领团队不断完成bm 技术的突破和项目的延伸。 |
4:8 | 形成了一套套标准化的流程,赢得了业主一次次赞赏。在他的推动下,公司成立了beam 技术信息化攻坚队。他用执着和坚守诠释使命担当,用勤奋和创新助推企业发展壮大工匠精神。啊,它不仅是以我们热爱工作的一种精神,更是我们一种执着的一种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做出不平凡的事情呢啊它不仅是一种付出,更多的是我们一种获得。 |
4:39 | 接下来您将收听到。 |
4:42 | 当安利。 |
4:48 | 历史睡了。 |
4:51 | 时间醒着。 |
4:54 | 世界睡了。 |
4:56 | 你们。 |
4:57 | 行政。 |
5:0 | 拂去档案上那一层尘土。 |
5:3 | 一起了解鲜活的历史。 |
5:7 | 按揭秘。 |
5:8 | 带您拥抱历史,启迪未来。 |
5:20 | 在红军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队伍中。 |
5:23 | 数千名女战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女儿。 |
5:28 | 他们在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粮食弹药缺乏以及环境极端恶劣的状况下,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走过了万里征途,发挥了重要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 |
5:47 | 用自己光辉灿烂的战斗历程,赢得了全世界的敬仰和尊重。 |
5:55 | 中国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康克清就是其中一位。 |
6:1 | 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的走向胜利。 |
6:10 | 在长征中。 |
6:11 | 康克清是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的? |
6:16 | 他的女司令的称呼又是怎么来的? |
6:20 | 后来他又怎样完成从女司令到从事妇女儿童工作的华丽转身呢? |
6:28 | 本期档案揭秘为您讲述。 |
6:31 | 长征中的女司令。 |
6:34 | 康克清。 |
6:37 | 一九一一年九月七日,康克清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的一个贫苦渔家。从小他经历了旧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也感受到了风起云涌农村大革命的深刻影响,埋下了爱国进步思想的种子。 |
6:57 | 一九二五年,刚刚十四岁的康克清就投身家乡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一九二六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7:7 |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叛变革命。 |
7:10 | 在革命低潮中,康克清面对白色恐怖,终于盼来了好消息。红军要到罗塘湾来了。 |
7:18 | 他积极参加本地党团员积极分子大会,亲耳聆听了陈毅的讲话,带着六个姐妹毅然参加了陈毅领导的万安游击队,终于当上了女红军,走向了新的革命征程。 |
7:33 | 一九二八年,在跟随红四军二十八团向井冈山进军途中,康克清第一次见到朱德军长。 |
7:42 | 他发现朱德平易近人,内心充满了敬仰之情。 |
7:48 | 一九二九年一月,康克清被调到军部新成立的妇女组,跟贺子珍、吴若兰、曾志等人一起做群众工作和宣传工作。 |
7:58 | 接着,毛泽东和朱德带着红四军向赣南进军,途中遭到国民党军刘士毅的一个团包围。 |
8:6 | 朱德付任伍若兰为了掩护朱德和毛泽东不幸被捕,后来被残忍的杀害。 |
8:12 | 再后来,在曾志撮合下,朱德和康克清进行了深入的长谈,了解了彼此的家庭,参加革命的经历。最终两人结为革命伉俪。 |
8:24 | 从此,他们肩并肩,共同前进,相濡以沫,也成就了一代伟人的美满姻缘。 |
8:33 | 结婚以后,康克清工作劲头更足了,他调任红四军直属队指导员。 |
8:39 | 在朱德的指点帮助下,他很快熟悉了工作。 |
8:43 |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古田会议以后,他一边做司令部机关工作,一边协助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 |
8:52 | 在中央苏区,康克清经历了频繁的工作变动,先是去搞电台译电报,又调取总部交通大队当政治委员。 |
9:2 | 半年以后又调到军火库工作。 |
9:5 | 但是康克清啊始终没忘记儿时的读书梦,每天早晚都要挤时间去看书写字。 |
9:13 | 几年里,他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全面锻炼,境界能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迅速成长为一个标准的红军战士。 |
9:22 | 而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担任红军学校女子义勇队队长的这段经历。 |
9:32 | 当时,随着中央根据地的不断扩大,很多青年妇女踊跃参加之前工作,其中一些人啊不愿意回去了,坚决要当红军。 |
9:42 | 经过中革军委和地方党组织协商,中革军委决定成立一支女子义勇队,附属于由刘伯承任校长的红军学校,为地方苏维埃培养能文能武的妇女干部。并且调吴仲廉和康克清分别担任女子义勇队的指导员和队长。 |
10:3 | 吴仲廉和康克清遵照朱德传授的经验,严格带兵,不管是队列训练、内务卫生、日常作息,还是执勤放哨都非常严格,从来不懈怠马虎。 |
10:15 | 经过了半年的学习训练,女子义勇队的一百八十多名学员全都领到了结业证书。 |
10:22 | 他们中间的一部分被分配到了红军医院工作,大部分分配到江西的各县居乡,从事地方工作,成为了工作骨干。 |
10:35 | 一九三四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当中接连的失败,苏区形势日趋紧张。 |
10:42 | 周恩来派康克清带两个人去检查赣江边修筑的碉堡工事。 |
10:47 | 康克清受命前往,没想到啊还指挥了一场漂亮的战斗,赢下了红军女司令的名头。 |
10:56 | 那天在江边检查完工作,康克清指出了问题,并指导纠正。 |
11:0 | 傍晚,他们来到塘子镇,感受到的是惊恐的战争气氛。据说敌人曾经过江抢劫,还扬言说过两天我们还来。 |
11:11 | 康克清问乡苏维埃主席和游击队长为什么不打? |
11:16 | 他们说。 |
11:17 | 白匪手里一百多条枪,游击队才五十多人,没打过仗,也不知道怎么打。 |
11:23 | 于是他们请求说。 |
11:26 | 康同志。 |
11:27 | 您是总部派来见过世面,打过仗。 |
11:30 | 你指挥我们打一仗可以吗? |
11:33 | 康克清虽然感觉突然,但是还是爽快的答应。 |
11:37 | 他跟大家研究敌情,查看地形,制定作战方案。 |
11:41 | 同时,调集了军分区执行巡逻任务的一个排来参加战斗,井井有条的部署工作。 |
11:48 | 晚饭以后,他召集骨干会议,把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分成了左、中、右三路埋伏在三个地方。而军分区的一个排由他掌握。做机动力量。 |
12:0 | 康克星要求队伍在天亮前进入伏击地点,并且做了战前动员,提出战斗和保密要求。 |
12:8 | 他把在红军中锻炼和学到的军事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这次战斗中。 |
12:14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梁静那边响起了枪声,敌人连夜偷渡过来实施抢劫。 |
12:22 | 康克清当机立断,改变了伏击方案,依然是兵分三路向敌人包围进攻。 |
12:28 | 他沉着勇敢,指挥得当,敌人完全没防备,顿时乱作一团,狼狈逃窜。 |
12:34 | 战斗在接近中午时结束,游击队牺牲一人,轻伤五人,缴获枪支五支,敌人死伤二十多人,抢到手的牲畜财物,粮食也都丢了下来。可以说是战果辉煌。 |
12:49 | 这一天啊是康克清最快乐的一天。 |
12:53 | 他虽然对没有夺取敌人的船只做了指挥上的检讨,但他终于实现了当一名红军基层指挥员的梦想。 |
13:1 | 当敌人们知道是朱德总司令的夫人,指挥了这场战斗时,恐惧又佩服,纷纷感叹说。 |
13:9 | 他可凶猛哦,真是红军的女司令。 |
13:16 | 一九三四年十月,担任红军总部直属队指导员的康可欣跟着红军队伍踏上了漫漫征途。 |
13:23 | 长征行军难免有掉队的人。康克星每天的后半程都会主动的落在后面,担当收容员任务,帮掉队的战士们背枪背包。 |
13:34 | 战士们看到总司令的夫人吃苦耐劳,关心战友,深受鼓舞,士气大振。这一路上,康克清用他强健的体力和无私的精神,帮助了一个又一个战友。 |
13:47 | 有一次,中央机关的担架队长生病,军委纵队司令刘伯承命令康克清担任临时的担架队长。 |
13:55 | 抬担架的一半是红军战士,一半是临时雇来的民夫。一路上要不断的做他们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 |
14:4 | 接受任务的康克清感到肩上有一副沉甸甸的担子。 |
14:11 | 康克清带着担架队平安行进了两天,第三天就出状况。他们遇到中央机关队伍,并且按照周恩来的指示走在前面。 |
14:21 | 为了稳妥,康克清把随带的步兵班抽出两人到最前面做尖兵,并且派人跟司令部机关取得联系。 |
14:29 | 就在这时,前面传来一阵杂乱的枪声,尖兵报告说,不远处山上有一股敌人向他们射击。 |
14:36 | 康克清命令担架队退到安全的地方,通知中央机关停止前进,自己带上步兵班到前面观察。 |
14:44 | 当发现前面山头上的几十个敌人像是要冲下山来时,他立刻命令负责后面掩护的特务排调两个班来支援,又派人报告司令部请求增援。 |
14:55 | 他自己带着步兵班冲向山边的一片坟地,占据了几个高大的坟包,下达了战斗命令。 |
15:2 | 在康克清的鼓舞下,战士们士气大振,节省子弹,注意隐蔽,用巧妙的办法对付占据优势的敌人。 |
15:10 | 一小股二三十人的敌人开始往山下冲了,康克清一枪撂倒了最前面那个战士们也纷纷扣动扳机,敌人又掉头跑回去。 |
15:21 | 这时特务排的两个班赶上来。 |
15:23 | 康克清命令他们从右边向敌人的侧后迂回,然后发起进攻。 |
15:29 | 过了一会儿,山上的敌人发起了第二次攻击,面对敌人的集中火力,康克清冷静指挥,打的敌人又逃回山上去担架队和中央机关转危为安。 |
15:45 | 在这次意外的指挥战斗中,康克清用勇敢、冷静、智慧镇定,展现了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也为他的长征之路和人生道路增添了一抹大大的亮色。 |
16:3 | 一九三五年六月,红军到达了海拔四千多米,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下。 |
16:10 | 大家都知道,翻过夹金山就可以跟红四方面军会师了。于是非常高兴,急着过山,但却不知道雪山的厉害。 |
16:20 | 爬山过程中,康克清跟雪山死神擦肩而过。 |
16:27 | 爬山之前,部队吃过早饭就出发了,从山脚往上走一个多小时,就像经历了四季的变化。 |
16:35 | 越往上走,树木越少,后面只见一块块草皮,最后只剩下岩石和积雪,茫茫的一片炫目刺眼,让人不敢直视。 |
16:46 | 这时,身体强壮的康克清出现了高原反应,而且正是因为身体好,所以反应更强烈。 |
16:54 | 早饭时,他在别人劝说下勉强吃了半碗饭。 |
16:58 | 开始爬山没多久,就感觉浑身无力、气短、心慌、头晕头痛。 |
17:4 | 当时部队规定,为了防止冻坏腿脚,爬山时一律不准骑马。 |
17:9 | 李伯钊跟在康克清身边寸步不离,遇到陡坡,他就搀扶一下康克清,让他心里踏实一些。但是越往上走,康克清越感到气短,憋得难受。 |
17:21 | 到了有血的地方,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浑身软绵绵的,就像坐下。 |
17:27 | 李伯钊死命拽着康克清为他鼓劲儿,不让他坐下。因为这一坐下就起不来了。 |
17:35 | 在李伯钊的帮助下,康克清重新迈开脚步,但是不一会儿又撑不住了,眼皮也抬不动就想睡。 |
17:44 | 后来,朱德的马夫正赶着骡子走到康克清身边,让他拽住骡子尾巴,跟着罗子前进。 |
17:51 | 这一匹骡子像是通人性一样,一步一步不快不慢,遇到陡坡时还会停下,让人有所准备。 |
18:0 | 就这样又硬撑着走了半个小时,康克勤感到不行了,他不仅气喘乏力,双手和胳膊也被骡子尾巴缠的是又酸又麻又疼,真想松开些些。 |
18:13 | 但是他自己心里明白。 |
18:15 | 一路从家乡走来,当了红军,踏上了战略转移之路。他必须经受住这个考验。 |
18:22 | 想到这里,康克清咬紧牙关,手上用力盯着眼前的骡子,屁股和尾巴,心里只有两个字。 |
18:30 | 坚持。 |
18:33 | 又走了,不知道多久,眼前忽然出现了湛蓝的天空,有人喊。 |
18:38 | 同志们,我们到山顶了。 |
18:42 | 康克清顿时感到一阵轻松,朝下一看,脚下雪山一片,远处绿树葱茏,身边很多人都坐下来,顺着前面人滑出的雪道往下滑。康克顷刻,李柏钊也学着做下去。 |
18:57 | 就这样,康克清的英勇和顽强战胜了雪山死神。 |
19:7 | 因为身体底子好,过了雪山以后,康克清逐渐恢复了体力,他跟部队一起经过了懋功扶边两河口达木城,总结了翻越夹金山的经验,顺利翻过了第二座雪山,梦比山。 |
19:23 | 长征的路一步一步走过,康克清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能力也不断提高。在反对张国焘分裂的斗争中,他表现出了革命的无畏和智慧。 |
19:35 |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以后。 |
19:38 | 中央决定分兵两路北上,汤克清和总司令部大部分人跟随朱德总司令和张国焘指挥的左路军行动。在百丈镇苦战前后,康克清得了伤寒,发了高烧,好几天不退,非常危险。 |
19:53 | 在长征途中发高烧,已经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 |
19:57 | 张国焘借机想把康克清安置在老乡家里,实际上想把它丢掉。 |
20:3 | 而这时的康克清已经烧得半昏迷。 |
20:6 | 好在张国焘派来监视他的肖昭璎重情义,不顾禁令,骑上马,一口气跑到朱德的驻地。 |
20:14 | 朱德来到康克清身边,让医生给他看了病,打了退烧针,又严厉的训斥了张国焘派来的人,要求一定要带着康克清继续前进。 |
20:24 | 并且把警卫员留下来照顾康克清。 |
20:27 |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康克清经受住了疾病的反复折磨,经历了敌机轰炸的危险,也经历了再次翻越夹金山的严酷考验,硬是挺了过来。 |
20:38 | 再次到达茂宫时,他的病好了一些,高山反应也消失了。 |
20:49 | 这时,红四方面军的情况不断好转。 |
20:52 | 朱德把康克清叫到身边,一边照顾他们,一起战胜了长城路上最高的雪山党岭山。 |
21:0 | 期间,康克清的病情逐渐好转,到到付时已经完全康复。 |
21:6 |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号。 |
21:8 | 张国焘在甘孜主持举行了红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干部会议,为北上统一了思想,宣布会后立即北上。 |
21:17 | 至此,经过了将近一年的斗争,党中央终于扭转了千军万马掉进深渊的危险局面。 |
21:25 | 第二天,朱德带着左路纵队出发了。 |
21:28 | 康克清所在的党校也随着后卫支队出发,他们第三次过雪山草地,克服了饥饿和疾病,在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底到达了保安。 |
21:42 | 康克清先后跟随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两次长征。 |
21:48 | 生与死的考验与分裂主义的斗争,让他更加成熟。 |
21:52 | 尤其让人感叹的是。 |
21:55 | 两粒长征三过雪山草地的康克清在谈到长征的亲身感受时,只是淡淡的说。 |
22:2 | 长征啊就像在野外散步一样。 |
22:7 | 充分展现了康克清藐视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22:14 | 长征胜利以后,康克清从保安到了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
22:21 | 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康克清被派往五台山八路军总部。 |
22:26 | 他工作积极主动,肯动脑筋,完成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 |
22:31 | 一九四零年四月,康克清陪同朱德前往洛阳,跟卫立煌谈判。 |
22:36 | 顺利完成任务以后,回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文化水平,为他日后投身妇女儿童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
22:47 | 当年当红军以后,康克清的愿望是做一名军事工作者。 |
22:52 | 但因为革命工作需要,后来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妇女儿童工作上。 |
22:58 | 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一名两粒长征的老红军,康克清坚定的从事妇女、儿童工作,实现了从女司令到妇儿王的华丽转身。 |
23:11 | 新中国成立以后,康克清成长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
23:16 | 用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
23:22 | 在妇女儿童工作岗位上奉献了大半生,死而后已。 |
23:28 |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二号,康克清因病去世,享年。 |
23:34 | 八十一岁。 |
23:38 | 由于康克清长期巨大的热忱,博大的胸怀,慈母般的感情,投身妇女儿童事业。 |
23:46 | 由于他质朴大方,和蔼可亲。 |
23:49 | 不同年代的人们都崇敬而亲切的称他为康大姐康妈妈康奶奶。 |
23:56 | 这些称呼寄托着大家对康克清的深厚感情和无限眷恋,使人民群众授予康克清这位女红军最为宝贵的荣誉。 |